央廣網北京4月3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4月2日,北京市海淀區商業秘密保護2025年工作推進會在京舉辦。會上發布《北京市海淀區企業商業秘密涉外維權工作指引》(簡稱《工作指引》),為出海企業提供了一套系統、全面的海外商業秘密糾紛應對指導方案。會上還為第二批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基地和工作站進行了授牌。
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但因商業秘密糾紛產生的案件數量也呈現出增長趨勢。根據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發布的《2024中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調查》,2023年,中國企業在美知識產權訴訟新立案共1173起,其中商業秘密訴訟新立案23起,較2022年增長27.8%,23起商業秘密訴訟案件共涉及47家次中國企業,分布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外貿發達的地區,而在已結案的18起商業秘密訴訟案件中,無一家中國企業勝訴。
針對當前國內企業在國際化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商業秘密保護意識較弱、維權手段了解有限、維權成本高昂、國際規則對接不暢等方面問題,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商業保護領域專家開展專題研究,精心編制了《北京市海淀區企業商業秘密涉外維權工作指引》,幫助企業提升商業秘密體系搭建能力以及涉外糾紛應對能力,從而規避國際貿易中的侵權風險。
《工作指引》聚焦企業實際需求,從涉外商業秘密保護的國際背景與環境、法律規范、典型案例、法律風險防范以及國際技術貿易中的風險防范五個維度展開,系統梳理美國、歐盟等地區的商業秘密法律體系,分析了我國商業秘密保護現狀,并通過美國鋼鐵公司訴中國寶鋼公司案、摩托羅拉訴海能達商業秘密案等典型案例,分析解讀了涉外維權案件的特點,為企業提供針對涉外商業秘密和國際技術貿易糾紛的應對策略。
“大部分企業因為對國外法律法規、國際貿易規則及條約缺乏了解,往往在遇到問題時才著手協調解決,這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還會產生高昂的金錢成本。《工作指引》的出臺將幫助企業強化商業秘密保護意識、提升保護能力,讓企業少走‘彎路’,從而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海淀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活動當天,還為入選北京市第二批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基地的飛天誠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金隅智造工場、中關村壹號,以及入選第二批海淀區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站的中關村綜合保稅區、東升科技園等11個科技園區進行授牌。這些示范基地和工作站將作為推廣宣傳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的前沿陣地,開展日常培訓咨詢活動、組織專題交流會議,從而及時了解企業在商業秘密保護方面的需求,為企業排憂解難。
“這份《工作指引》提供了比較好的參考范例和應對思路,我們將立足示范基地建設,積極發揮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把《工作指引》推送給園區內相關企業,幫助它們靠前布控風險,增強‘走出去’的信心。”中關村壹號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