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新能源汽車“后市場”調查①|新能源二手車不保值?不好賣?記者調查:大品牌保值率逼近燃油車,交易量也大增

1961.42萬輛,歷史新高!這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不久前公布的2024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數據。今年在以舊換新政策的支持下,全國二手車交易量預計將首次突破2000萬輛大關。

在整體數據中,有一個細分領域值得關注: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量達112.85萬臺,同比增長47.9%。

自新能源汽車興起以來,其二手車交易問題就飽受爭議,“不保值”“不好賣”“問題多”等觀點廣為流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選購新能源一手車的意愿。在重慶二手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如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環宇汽車賣場中,有不少新能源二手車正待售賣。(受訪者供圖)

保值率提升:大品牌逼近燃油車

巴南區八公里,集聚了多家二手車企業,重慶市環宇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環宇汽車)便是其中之一。

3月8日,記者在環宇汽車二手車賣場看到,一排排汽車整齊擺放,不少市民正在看車。據估算,現場有60余臺二手車,其中新能源車有15臺。價格方面,一輛原購買時間為2024年8月的二手理想L8Pro(2024款),其售價為28.99萬元,比新車的官網指導價便宜了3萬元左右;一輛原購買時間為2024年5月的特斯拉ModelY,售價為20.98萬元,比新車的官網售價低5萬元左右。

“這兩年,知名品牌的二手新能源汽車其實挺保值的。”環宇汽車總經理助理侯波介紹,從環宇汽車的銷售情況來看,特斯拉、比亞迪、理想、問界、小鵬等品牌的車型,價格波動越來越小,而且賣得很快。

▲不少新能源二手車正待售賣。(受訪者供圖)

事實上,全國的新能源二手車價格都呈現出這一趨勢。去年10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整體看新能源二手車的價格已經趨于穩定。瓜子二手車平臺數據顯示,新能源二手車的整體表現正在逐步向燃油車靠攏,比如華為旗下的鴻蒙智行首年保值率高達86%,均價為29.72萬元;樂道、理想、騰勢的首年保值率保持在80%以上,特斯拉、蔚來、小鵬等品牌的二手車價格也相對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擁有龐大“粉絲”群體的小米,其新車發布后廣受追捧,但產能有限導致整體交付量不足,不少消費者購車要排隊幾個月甚至一年。這種供不應求的情況,讓小米汽車的保值率出現了倒掛現象,其首年保值率達到102%,均價為28.93萬元。

“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決定其保值率的邏輯和原因其實是一樣的。”侯波介紹,一款車是否保值,最核心的原因是它的市場保有量和受歡迎程度。特斯拉的ModelY是目前全球銷量最高的單一車型,其車型的保值率也是二手新能源汽車中最高的。按照這一邏輯,比亞迪、理想、問界等車型保值率越來越高也就不足為奇。

二手車市場:新能源車或成主流

“以前新能源二手車價格波動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賠錢。”環宇二手車經銷公司總經理廖承龍回憶說,2023年,環宇汽車便開始探索新能源二手車的業務并設置了專門交易新能源二手車的賣場,誰知一年下來虧損不少。另一家二手車公司的員工對此也深有感觸。他回憶道,自己曾用29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一臺知名品牌的新能源二手車,遲遲賣不出去,價格一跌再跌,最后只能以20萬元賣給主機廠。

不過,這樣的情況從去年起就少了很多。汽博中心副總經理何非介紹,中心很多商戶都在從事新能源二手車的業務,雖然去年的整體利潤還不如燃油車,但基本沒聽說出現虧損的情況了。

廖承龍也表示,環宇汽車去年調整了新能源二手車的策略,放棄專賣場的同時控制總量,重點收購大品牌的車型。隨著保值率的提高,環宇汽車去年在新能源二手車上就沒有再虧損了。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趨勢,哪怕現在利潤低、風險大,但我們還是要提前布局。”廖承龍介紹,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到47.6%,同比增長12%,其中下半年連續5個月滲透率均超過50%。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已逐漸成為我國消費者的主流選擇,也將成為二手車市場的主流,若不“未雨綢繆”,后面很可能被同行超過。

出口量逐年增:在國外受歡迎

條條大路通羅馬。在重慶市汽車商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二手車專家陳嘉智看來,新能源二手車還有一個很好的路徑:出口。

陳嘉智介紹,從2024年下半年起,國內已有不少二手車出口企業將目光瞄準了新能源領域。“去年就有不少企業采購了包括長安逸動460EV、東風風神、比亞迪秦等主要用在國內網約車領域的車型,賣向國外,收獲頗豐。”陳嘉智說。

重慶環宇汽車董事長助理付一非常認可這一方式。他介紹,環宇汽車是重慶具備二手車出口資質的企業之一,去年就出口了2000多臺新能源二手車。

他介紹,國內的一些低端車型,主要用在網約車、出租車等領域,這些車在國內二手車市場幾乎無人關注。但在東南亞、中亞等地區,就會有人購買并同樣用在物流、出租車等領域。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在更多國家興起,這一市場也會越來越大。

市商務委外貿管理處處長李國田則表示,目前我市已累計出口二手車超過1萬臺。隨著我市加速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重慶新能源二手車出口量會越來越多,將成為我市外貿出口的增長點之一。

兩個問題待解決>>>

1、檢測

缺乏技術和經驗

拿不出權威報告

據了解,專業正規的二手車市場,為了確保消費者的權益,都會對收購的車輛進行第三方評估,然后出具詳細車況報告。這有利于商家對其定價,也能讓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其車況。

燃油車發展多年,三方檢測已非常成熟,相應報告也全面透明。但新能源汽車剛剛興起,在檢測方面缺乏技術和經驗,也拿不出讓各方都認可的權威檢測報告,特別是電池檢測。

重慶汽車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學勤表示,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廠家不一,種類多,缺乏標準。而在檢測環節,不少品牌都沒有下放電池的檢測權限,這會讓消費者對車輛安全性、經濟性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對新能源二手車的購買。應該擴大新能源二手車的檢測范圍,爭取做到新能源二手車每車必檢并出具相應檢測報告,讓有意購買新能源二手車的消費者放心購買、安心使用。同時,職能部門應該與保險機構協商出臺新能源二手車電池或整車質保保險產品,讓新能源二手車消費者也能有相應解決方案。

好在,國家在著手解決問題。今年1月,商務部等8部委明確,要支持二手車經銷企業加強主體培育和品牌建設,主動提供車輛質保服務。同時,支持第三方二手車信息查詢平臺建設運營,探索新能源二手車檢測和估值技術,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權威二手車檢測機構,提升二手車檢測結果公信力。

2、權益

品牌方認人不認車

二手車車主難享權益

汽博中心副總經理何非介紹,很多新能源汽車品牌都會為“首任車主”提供售后權益,比如電池終身質保、不限次補胎、終身流量免費等。但如果是新能源二手車車主,很可能無法享受這些權益,或只能享受部分權益。

“簡單來說,就是品牌方認人不認車。如果你這輛車換了車主,那相應的權益就沒有了。但燃油車就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何非說。

陳學勤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市場會倒逼品牌商改變策略,自然也會調整用戶權益轉讓的規則。(記者 楊駿)

編輯:白刁尹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