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實驗室建成全國首個全面自主可控的E級(百億億次)智能算力平臺,光明實驗室建成全國首個昇騰生態研究院,人工智能領域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全國第一,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4.68萬臺(套),占全國44%,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粵字號”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欣欣向榮。
4月1日,記者從《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政策措施共12條,從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優質企業等方面發力,將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
底氣足
“粵字號”AI+機器人夠“能打”
放眼中國,來自廣東的一批人工智能、機器人堪稱“頂流”。
在人工智能領域,高端算力芯片里,昇騰910B成為國內算力芯片主流產品,Atlas900計算集群表現出色;“鵬城·腦海”“混元”等通用大模型嶄露頭角,“WPSAI”成為國內首個協同辦公賽道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智能無人機實現山地、鄉村及各類應急場景下的物資運輸。
在機器人領域,研制出首款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人形機器人夸父,已入駐國內大型企業工廠,還有多模態四足機器人、輪腿式機器人等組成系列智能機器人“大軍”;機器人“本體”硬件方面,實現了諧波減速器、編碼器、六維力傳感器等核心部件自主研發,成本降低超50%。
突飛猛進的產業發展,政策支持是關鍵變量。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在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中連續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與裝備制造”重大專項,累計投入省財政資金近14億元,帶動社會資金投入近30億元,并與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工業軟件、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重大、重點專項協同,加快構建多層面的科研攻關體系。
近年來,廣東還通過省創新創業基金、產業發展基金、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支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項目,投資額超230億元。2025年,廣東省財政年初預算安排涵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在內的“制造業當家”相關資金262億元。
在政策加持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科創力滿滿。
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楊軍給出一組數據:全省有13家各類國家級平臺,包括1家國家實驗室、1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3家國家質檢中心、7家國家級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有137家省級平臺,包括4家省實驗室、5家高水平研究院、33家新型研發機構、95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創力帶來的是底氣十足的產業力。僅在人工智能產業,高端算力芯片、底層架構、模型算法、創新應用、前沿技術等方面取得多點突破,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22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大模型、芯片、運動控制、減速器、伺服電機以及高端整機等機器人產業上下游,也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
出招準
強企惠企政策組合拳夠“懂行”
“我們通過全面摸排產業鏈短板,梳理資金、人才、服務平臺、應用場景、數據要素等資源需求,制定出臺了《若干政策措施》。”在廣東省副省長王勝看來,《若干政策措施》以支持、服務企業為導向,立足于強化資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給,來匯聚最優資源、集聚最大力量。
作為國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最齊全、生態最完備、應用場景最豐富的集聚區,廣東要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政策也得做到懂產業、懂創新、懂企業、有“打法”。人才、技術、企業、平臺、應用、制度,也就是《若干政策措施》形成疊加放大效應的“懂行”密碼。
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廣東將實施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等旗艦項目、重大專項,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重點項目,省財政按規定給予配套獎勵。其中,對創建國家級、省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省財政將分別給予最高5000萬元、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優質企業培育方面,將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該領域獲評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在省級支持的基礎上再“加碼”,鼓勵地市給予獎勵,省財政進一步按照地市獎勵資金1:1予以激勵;設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圍繞產業鏈關鍵核心領域。
平臺建設方面,推動現有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學研平臺能級提升、聯動發展,因時因勢謀劃高能級平臺,支持建設開源社區、開源生態中心和相關公共服務平臺;每年擇優支持一批開源社區和開源生態中心,每個給予最高800萬元資助。
應用場景建設方面,“人工智能+”行動在教育、醫療、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領域廣泛拓展應用;“機器人+”行動圍繞工業、農業、城市管理、醫療、養老服務、特種作業等領域,挖掘開放應用場景。其中,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試點,每年擇優支持工業領域大模型和應用解決案例,每個給予最高800萬元獎勵。
優秀人才培育方面,將把吸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所需人才作為“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的重中之重,支持企業引進培育一批創新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
標準法規制度方面,將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對主導制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分別給予資助;探索創新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監管沙盒”等包容審慎監管模式,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發展聯合實驗室。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立法,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如何助力“粵字號”人工智能、機器人走向全球?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孫斌稱,在即將舉辦的第137屆廣交會(春交會)第一期中增設服務機器人專區,遴選全國46家機器人企業參展,其中廣東企業16家,產品涉及多個服務領域的人形機器人、機器狗等;計劃在歐美、東盟、中東、中亞、拉美、非洲和港澳等重點市場實施“粵貿全球”,其中組織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相關展會40場。
除此之外,廣東將推動海外主權基金在粵設立辦事機構、深化國有資本與海外主權基金投資合作、支持合資設立“鏈主基金”、加大海外主權基金在粵項目增資擴產等九條具體措施,推動海外主權基金持續加碼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投資。(記者 許張超)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