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4月2日消息(記者左洋)AI醫生在線坐診,機器人按摩理療……3月31日,2025“制造翹楚 建功支點”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產品示范應用對接活動在武漢舉行。57家鄂企攜硬核科技登場,三大院士團隊發布國際頂尖成果,展現湖北醫療智造的全球競爭力。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左洋 攝)

在醫療器械產業創新成果展區,記者親身體驗了多項“黑科技”醫療設備。掌上超聲診斷儀僅有手機大小,卻能通過AI血管自動識別技術,在30秒內完成頸動脈斑塊篩查,讓基層大規模心腦血管疾病篩查成為可能。AI數字人醫生展現強大交互能力,只需向它描述自己的癥狀,數字人醫生就能迅速分析并提供專業的醫療建議。AI智能熱療康復機器人同樣吸睛,只見它的機械手臂靈活自如,準確地對人體進行按摩。體驗者躺在按摩床上,臉上露出放松的神情,稱贊道:“這就像有一個專業的康復師在身邊。”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機器人結合了熱療技術,在按摩的同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身體的康復。

AI智能熱療康復機器人正在為患者治療(央廣網記者左洋 攝)

會上,湖北省經信廳重磅發布2024年湖北省醫療器械產業十大創新產品產業化成果。在病理篩查領域,專業醫療大模型對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宮癌篩查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在高端醫學影像領域,雙導航手術視覺系統病灶定位精度與國際并跑,取得革命性突破;在智能超聲機器人領域,AI算法與機械臂技術完美融合,實現多器官自主掃查全流程自動化。

此外,多所高校和重點企業發布2025年醫療器械產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產品。華中科技大學馬丁院士團隊推介子宮內膜癌基因甲基化檢測試劑盒、武漢大學劉勝院士團隊推介超靈敏納米針式陣列感受器醫工交叉研究平臺、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院士團隊推介人工血管等,創新醫療器械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華中科技大學馬丁院士團隊的鄂產子宮內膜癌早篩試劑盒已拿到“準生證”,獲批上市,系全球首款。這款早篩試劑盒操作簡單便捷,從采樣到出報告只需要半天,大大提高了早診效率,縮短了患者等待的時間。目前,該產品已在上海、四川、福建等地醫院率先使用。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院士團隊用紡織材料,“織”出了全球首創聚氨酯復合材料“三層仿生結構人工血管”。目前“湖北造”人工血管正在進行臨床前模型驗證,即將進入臨床試驗,力爭3至5年內完成臨床試驗獲批上市。

活動現場,高校、醫院、供應鏈平臺與生產企業簽訂了聯合攻關、創新產品示范應用協議,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與招商醫藥工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湖北九州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現場推介了湖北省醫療設備及衛生應急物資交易平臺。據介紹,該平臺將匯集全球資源,積極引入全球優質設備器械廠商,助力醫療裝備領域的國產化替代。自平臺試點運行2個月以來,已上線1319家公立醫療機構、入駐600家供應商、上線商品2232種,成交采購金額100萬元,采購成交價平均降低7%。

2024年,湖北省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新增59個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我省將聚焦創新產品產業化應用,以深化醫工交叉協同為重點,以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醫療器械創新應用場景為動能,著力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共同推進高校院所、醫療機構、生產企業發揮優勢、加強合作、加快創新,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提供更豐富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供給。”湖北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