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湖南省衡山縣城北小學開展特色活動,將非遺手工融入清明寄思,讓孩子們在傳統技藝中感受歷史厚重,在追思中傳承紅色精神。
孩子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清明陶藝(趙詩 攝)
3月27日,衡山縣城北小學開展了“多彩非遺 清明寄思”為主題的陶藝手工活動。活動現場,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首先將陶泥輕輕敲、拍,使其形狀更加緊實均勻,接著開始了充滿創意的揉、捏,形態各異的作品便在他們手中誕生,質樸可愛的小碗、圓潤飽滿的青團、栩栩如生的柳枝花卉等。隨后,孩子們專注地為作品繪制上清明元素并上色,每一筆都飽含著對傳統節日的理解與敬意。
老師正在給孩子們示范扎染的技藝(向微 攝)
3月31日,衡山縣城北小學結合清明節由來、習俗以及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開展扎染手工活動。孩子們將扎染布制成相思布或書簽,寫上悼念英烈的詩句,還有孩子將艾草加入其中,縫制成香囊。清明節制作佩戴香囊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之一,驚蟄過后,氣候轉暖,蠅蟲飛動、疫病萌發,香囊具有祛瘟除穢、化濁解毒的作用,承載著人們對健康平安的祈愿。孩子們手中的香囊,更寄托著對先烈的思念與敬仰。
4月1日,衡山縣城北小學組織師生代表前往衡山縣烈士紀念園,開展清明祭奠英烈活動。全體師生代表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下為烈士們獻上一束束菊花,孩子們還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陶藝、相思布等作品獻上并整齊擺放,展現他們對先烈的敬仰與追思,傳承紅色基因。
“老師組織我們開展了清明陶藝和扎染活動,我親手制作了清明陶板和相思布,掃墓時獻了上去,我想借這種方式,表達對烈士的思念與敬意。”衡山縣城北小學四年級學生周小月瑩表示。
“今天,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祭奠烈士,并為他們送上了花籃。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做一個有用的人,為祖國做貢獻。”衡山縣城北小學四年級學生文寧靜表示。
此次清明節活動,是衡山縣城北小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舉措。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師生們不僅深刻緬懷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更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激勵著他們在新時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我校本次圍繞清明節開展了系列活動,將非遺傳承和紅色教育深度融合,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教育實踐。這些活動讓我校的少先隊員們更深刻領悟了革命精神,不僅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更是在他們心中種下文化自信和愛國精神的種子。今后,我校會繼續深化這類活動,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衡山縣城北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曠江峰表示。(趙詩 向微 周彭斌 曠江峰)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