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技能人才在創新中嘗甜頭、提勁頭、有奔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構建技能型社會的重要力量,一直以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當前,全國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但技能型人才缺口仍然存在。如何破解構建技能社會對技能產業工人的“渴求”和高技能人才極度短缺的現實?從長遠來看,在于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明確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它們既回應了勞動者關切,提高了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提升了技能人才的“職業含金量”,更向全社會傳遞出尊重勞動者、尊重技能人才的鮮明導向。
落實技能人才多勞者多得,既是貫徹社會主義條件下按勞分配的根本原則,也體現了社會對技能人才個人貢獻的客觀公正評價與廣泛認同,有利于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有利于鼓舞千千萬萬的勞動者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落實技高者多得,體現的是對技能人才勞動成果的充分尊重。達到技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勞動者持之以恒地鉆研技術,真刀真槍地在實踐中磨煉水平。實現讓技高者真正因高技能而獲利,需要發揮技能價值激勵導向作用,構建科學的業績貢獻評價機制,形成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以增強技高者的收獲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從事科技攻關活動,從而推動社會發展。
落實創新者多得,體現的是對技能人才創新貢獻的高度肯定。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創新需要技能人才的勇氣與膽量,要給予創新者寬松的環境,容忍他們的失敗。但創新也并不一定都是轟轟烈烈的產業變革、重大的技術攻關,一些操作細節的改進、加工設備零部件的微調等都是創新的重要表現之一。我們要高度肯定創新者的勞動成果,按照技能人才的創新貢獻匹配相應的薪酬,讓技能人才在創新中嘗甜頭、提勁頭、有奔頭,讓創新者多得實惠成為榜樣,讓“技能飯”越吃越香。
“一技在手,一生無憂”。勞動者擁有一技之長,反映的是與之相對應的勞動者人力資本的增值,反哺的是勞動者通過一技之長服務國家發展,實現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夢想。
時代呼喚著每一位奮斗者。推動“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從理念走向實踐,為技能人才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吸引更多年輕技能人才投身技能報國之路。
(作者系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09日 第02版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