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百花爭艷,“追花”之旅是老少皆宜的周末游項目。飛豬平臺數據顯示,3月份以來踏青賞花游熱度環比大增超5倍,成都成為國內城市熱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賞花”之外,鄉村游還能打開怎樣的消費新場景?3月12日,成都市文廣旅局召開的“營造鄉村旅游消費新場景工作座談會”,正式發布了《營造鄉村旅游消費新場景工作方案》,其中不僅提出將首創“劇本殺+田園野趣”“民俗表演+非遺工坊”等跨界玩法,還將支持舉辦“村BA”“村超”“村跑”等文旅體融合創新賽事,促進文旅農商體展深度融合,釋放鄉村旅游消費潛力。
首創“劇本殺+田園野趣”、“民俗表演+非遺工坊”等跨界玩法
“月月有活動、村村有場景”的鄉村振興新藍圖如何繪就?從目標任務上看,《營造鄉村旅游消費新場景工作方案》明確:到2027年,全市將打造100個以上特色鮮明的鄉村消費新場景,培育10大鄉村旅游特色標桿項目。通過整合“五廊三帶”空間布局(打造成都平原經濟區鄉村休閑旅游帶、龍門山鄉村度假旅游帶、龍泉山鄉村運動休閑帶),形成覆蓋全域的鄉村旅游體系,推動鄉村旅游從單一觀光向沉浸體驗升級。
梳理這份最新的《方案》,創新舉措亮點凸顯。其中提出,將首創“劇本殺+田園野趣”“民俗表演+非遺工坊”等跨界玩法,通過“沉浸式體驗+在地化消費”雙輪驅動,為鄉村產業振興開辟了“流量變現”新路徑。同時,以崇州竹藝村非遺傳承創新、蒲江鐵牛村農商文旅融合為典型案例,建立鄉村旅游標準化建設體系,通過經驗輸出機制推動“一村一品”向“一域一特色”升級;探索推出“設施用地5%彈性政策”,為鄉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提供空間保障。成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重點培育成都茶葉、水果等特色農產品IP,讓田間地頭的好貨變成游客手中的文創伴手禮。”
值得一提的是,在豐富活動供給方面,還提出將以“鄉約成都,游購鄉村”為主題,策劃實施成都鄉村文旅農商體展主題活動,定期發布游玩攻略。依托“鄉村運動會”載體,支持舉辦“村BA”“村超”“村跑”等文旅體融合創新賽事。同時,積極引入和舉辦鄉村旅游主題展會展覽,支持鄉村特色產品展、非遺文化展、鄉村藝術展,鼓勵發展非遺市集、文創市集、農貿市集等消費業態,帶動鄉村文化傳播、展示,促進鄉村旅游消費。
在配套服務方面,“天府鄉村風景旅游廊道”建設將以交旅融合為引擎賦能,以高品質鄉村旅游道路串聯鄉村景點,以高質量廊道繪就和美鄉村實景,推動天府鄉村旅游區域化、連片化、集約化發展;首創“鄉村CEO”培育計劃,三年內培養千名農村電商主播。
吹響成都鄉村旅游4.0升級號角
座談會現場,成都市級相關部門、區(市)縣文旅部門、行業代表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共繪“月月有活動、村村有場景”的鄉村振興新藍圖進行了觀點碰撞。
“近年來,全市扎實推進文旅農商體展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非遺文博、藝術演藝等鄉村特色文旅新業態,形成以文塑旅、以旅興農、以農促旅、農文旅結合、城鄉互動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成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成都市鄉村旅游規模效應日益凸顯,全市接待鄉村旅游游客占全市旅游總人數近50%,實現鄉村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總收入近20%,鄉村旅游已成為帶動全市旅游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部分。
“這次座談會吹響了成都鄉村旅游4.0升級的號角。”現場專家們表示,通過“場景革命”重構鄉村價值,成都正重塑鄉村旅游價值坐標系,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的全國示范樣本。
作為文旅產業的觀察者,成都大學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院長諸丹的目光始終聚焦于消費趨勢的嬗變。他認為,這份方案的出臺恰逢其時——“文旅消費將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他說,“年輕人是文旅的命脈。成都需要在劇本殺、音樂露營等跨界玩法中找到Z世代的社交密碼。”成都應該深度打造“農家樂”這一成都文旅的“金字招牌”,讓“農家樂”更有鄉土的溫度。
在四川旅游學院文旅傳媒研究院執行院長晉超看來,方案中“設施用地5%彈性政策”的突破性意義遠超預期,“這相當于給鄉村配套建設松了綁”。他認為方案的印發是成都從“農家樂發源地”向“城鄉融合示范樣本”轉型的關鍵一步,政策的系統性、實操性值得肯定。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