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枝好借東風力,瓊蕊苞紅一夜開。隨著大地回暖,多地春花次第開放,桃花明艷,李花香濃,杏花茂盛。賞花游成為時下大眾旅游出行的新選擇。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春日旅游市場提前進入旺季,“賞花”相關的搜索量相比2024年同期增長2.2倍。
80后90后熱衷“追花之旅”出游占比近55%
來自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消息,今年春季,梅花、油菜花、櫻花等陸續迎來盛花期,全國各地呈現由南往北次第盛開、百花齊放的格局。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80后、90后更熱衷于“追花之旅”,出游人次占比接近55%,省內周邊游占比20%,住宿時長在2天及以內的訂單占比為60.6%。
北京、無錫、南京、杭州、麗江、林芝等地是熱門賞花游目的地。北京春游訂單同比上漲114%,頤和園、北海公園、玉淵潭等賞花勝地人氣火爆,同時,南京春游訂單同比上漲20%。華東地區整個春季都將充滿花海的浪漫與詩意,而地域廣闊、景觀多樣的西南方向目的地,6-8天的深度賞花游以及8-12人的精致小團受到更多人青睞。
南京:花海如潮暗香浮動 吸引八方游客
春天,多地的梅花也次第開放,“我國四大梅園之首”的南京梅花山化身為梅花的海洋,花海如潮,暗香浮動,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踏青賞春。
梅花山占地1500余畝,擁有梅花品種380多個,栽植近35000株梅花,每年2月到3月,這里的梅花競相綻放,爭奇斗艷,美不勝收。
春日漸暖,北京也迎來了第一波春梅,在明城墻遺址公園里,簇簇梅花已在枝頭綻放。隨著梅花盛開,2025北京明城墻第十八屆梅花文化節如期而至,賞梅、畫梅、攝梅、詠梅等系列活動將陸續開展。婀娜的玉蝶梅、清雅的綠萼梅、艷麗的宮粉梅……飽滿的花朵點綴在古樸的城墻邊,將城墻裝扮一新。作為北京最大的梅花觀賞地之一,這里匯集了50余個品種共千余株梅花。
梅花節期間,為方便游客公園內4處賞梅棧道同期開放,此外,公園還開展傳統文化普及、民俗知識宣傳、梅花主題攝影技巧教學及采風活動,促進歷史文化與自然環境相融合。
春日消費升溫 景區開啟夜游模式
看演出、逛夜市,春日消費升溫,不少景區也開啟了夜游模式,接下來跟隨記者鏡頭先到古都開封看一看。
夜晚的古都開封,燈火璀璨,景區內全新的夜游項目正式開演,游客們一邊觀看傳統民俗表演,一邊與演員對詩、猜謎,欣賞宋風古韻,歡樂不斷。
夜游的升溫也點燃了古都的“煙火氣”。夜幕降臨,有著237家攤販,能同時容納1500人就餐的開封鼓樓夜市上,一陣陣叫賣聲此起彼伏,鮮美多汁的灌湯包、軟糯的炒涼粉、焦香的羊肉炕饃,一道道地方特色美食吸引了眾多游客。
在登封的嵩山腳下,一場融合了功夫與自然山水景觀的大型實景演出正在進行,高山、流水、牧羊人、功夫小子等元素,在音樂與光效的襯托下給游客帶來意境悠遠的享受。隨著過境免簽政策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也來到這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看建筑品美食 “打卡中國”成新風尚
不僅是河南,隨著免簽“朋友圈”的擴容,全國多地景區迎來大波的國外游客。據了解,我國迄今已對38個國家單方面免簽,對54個國家過境免簽延長至240小時,“打卡中國”已成為國際新風尚。
隨著中國過境免簽政策全面優化,不少外籍游客選擇輕裝上陣,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湖南,不僅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等支付方式的推行,也滿足了大家多樣化的需求。
目前,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開通了直達歐洲、非洲、亞洲10個國家的定期客運航線,平均每周出入境客運航班近140架次。2025年前兩個月,長沙口岸出入境外籍人員達5.1萬人次,同比增長29%。
隨著“中國游”越來越熱,“周五下班去中國”成為新熱潮。看中式特色建筑、品中國特色美食,云南河口的各大地標性建筑和特色小吃店前都是越南游客的身影。
據統計,今年前兩個月,從河口口岸入境的跨境旅游團達3034個,比去年同期增長42.68%。在上海豫園,這群來自俄羅斯的游客來到中華老字號品嘗傳統小吃——小籠包。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