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5日消息(記者郭佳麗)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分六部分共提出30條舉措,其中“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占了重要篇幅,要求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主攻單產和品質提升,確保糧食穩產豐產。
對此,記者專訪了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琦。他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穩產豐產”,意味著不僅關注糧食產量,還重視糧食質量、生產穩定性和綜合保障能力。要在穩定產量的基礎上,提升品質、優化品種結構,加強生產全鏈條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山東棗莊:農民駕駛農用機械晾曬新收獲的玉米
今年的糧食生產任務是什么?
記者梳理發現,此前連續四年,“1.3萬億斤”的產糧目標都直接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這次是五年來一號文件首次沒有明確提出產糧目標。
張琦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沒有明確產糧目標數字,并不意味著今年沒有糧食生產任務。一方面,自2015年起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4年更是突破了1.4萬億斤大關,糧食產量邁上了新臺階。根據“十四五”規劃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1.3萬億斤以上的階段性任務,以及《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2025年的主要任務是穩住現有產量。
“另一方面,當前糧食生產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市場需求也更加多元,除了關注糧食產量,還需要關注糧食質量、品種等多個方面。”張琦告訴記者,今年的政策重心從“量”的達標轉向“質效并重”的系統要求,側重于提升糧食單產和品質,強調多舉措確保糧食穩產豐產。
在張琦看來,雖然文件沒有明確的數字目標,但今年的任務依然清晰且艱巨,那就是“確保糧食穩產豐產”。文件強調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通過單產提升和品質優化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任務,確保糧食供應的穩定和安全。
怎樣理解“大面積”單產提升?
自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糧食“單產”實現了飛躍。1949年,我國糧食平均單產僅為68.6公斤/畝,2024年達到394.7公斤/畝,提升了4.8倍,充分彰顯了我國在糧食“單產”提升方面的成效。
張琦表示,文件中所說的“大面積”單產提升,指的不僅是個別試驗田或小范圍內的單產提升,而是要在廣大的農田上普遍實現高產。
張琦介紹稱,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仍以“單技術為主、小面積示范”的傳統生產格局為主,糧食大田產量與區域試驗產量還存在一定差距,各地集成創新的高產技術模式尚未大面積普及推廣,部分作物單產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今年一號文件所說的“大面積”單產提升,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將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民產量、典型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形成“多技術集成、大面積普及”的均衡生產格局,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張琦認為,實現大面積單產需要深入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一是,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優化農田灌溉、排水和交通條件,以“良田”為基礎,為糧食生產提供保障;二是,推進“良種”創新,推進聯合研發,加速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三是,推進“良機”應用,加快國產農業機械研發和推廣,促進農機更新換代;四是,普及“良法”,加快農業核心技術攻關,創新技術推廣模式,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五是,積極推行“良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社會化服務平臺建設,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河南洛陽:水稻插秧機田間穿梭作業
如何理解糧食品質提升?
今年一號文件還提出了提升糧食品質。張琦表示,糧食品質主要包括營養品質、食味品質、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儲存品質等方面,不同糧食的品質提升路徑不一,要分類討論。以水稻為例,其主要的品質指標為碾米品質、外觀品質、蒸煮品質、營養品質、專業品質。提升水稻品質,就是要提升其碾磨后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米率、加工精度,提升其外觀上的辨識度和觀賞性,提升其蒸煮后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提升其用作食品、飼料、釀酒等原料的品質。
張琦稱,提升糧食品質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是營養性,要讓糧食含有更多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其次是安全性,減少糧食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確保糧食食用安全;另外是市場性,改善糧食適口性、外觀等感官品質,提升加工性能,讓糧食更契合消費者喜好與加工需求。
提升糧食品質有何舉措和影響?
張琦認為,糧食品質的提升可以從糧食生產及加工的各個環節入手。品種選育方面,要加大科研投入,深化種業振興,培育出更多優質、高產新品種。種植過程中,推廣綠色種植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采用生物、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蟲害,提高糧食的安全性。同時,加強土質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及保水保肥能力,為糧食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加工環節,采用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避免過度加工,保留糧食原始營養成分。運輸環節,加強儲存和運輸管理,采用科學的儲存方法與保鮮技術,防止糧食發霉、變質,確保糧食品質。
在張琦看來,糧食品質提升會帶來多方面影響。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更加健康、美味、安全的糧食產品,滿足其高品質、多樣化需求。其次,于農民而言,優質的糧食產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價值,有利于增加收入,從而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從產業層面出發,能夠推動農業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推進產業鏈延伸及融合發展。從國家層面來看,有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提升國民健康水平。
張琦表示,總的來說,提升糧食品質要注重作物品種改良、栽培技術優化和加工體系升級,糧食品質的提升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提高農業生產質效及競爭力,推進鄉村振興,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