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們放下手機、平板電腦,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找到更有趣味、更有意義的事情。”

全國兩會期間, 全國人大代表姚明建議,未成年開展“息屏24小時”行動和進一步加強校園“三大球”,引發網友關注,相關話題登上各大平臺熱搜。

姚明:倡議開展青少年“息屏24小時”行動

近日,姚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解讀了這兩份建議。姚明表示,希望能發起一項倡議,家長和學校都要參與其中——在每個學期選定一天,24小時內所有人都不使用手機。在這一天,讓孩子們去體驗真實世界。“有點類似于大家小時候的春游、秋游,過去是讓孩子們離開課堂環境,現在則是讓孩子們脫離電子化環境。”

姚明介紹,北京姚基金公益基金會主持的《關于未成年人使用電子產品及相關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在16834份有效問卷中,78.2%的人群“希望”自己減少使用帶屏幕電子產品的時間;83.7%的教師群體贊同學生減少帶屏幕電子產品的使用;96.4%的家長擔心孩子過度使用帶屏幕電子產品。

姚明說,如今大家普遍達成一個共識——孩子們使用手機屏幕的時間過長,不論是孩子與孩子之間,還是孩子與家長之間,交流的時間都太少了。而且這并非只是孩子的問題,實際上家長自己也常常捧著手機。

“2010年后出生的孩子,身處互聯網時代,他們沒有機會去對比不同環境。絕不是否認電子化、電子屏存在的價值,真實世界和電子世界各有各的優勢。”姚明說。

建議中,姚明還借鑒了相關國際經驗,如日本的“無屏幕日”活動,倡導學生和家庭遠離電子設備,專注于閱讀、運動或親近自然。這些國際實踐表明,面對數字產品帶來的挑戰,各國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干預措施,積極探索實現數字平衡的路徑。

“讓孩子們擁有自主選擇興趣愛好的機會”

姚明的第二份建議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校園“三大球”工作》,強調要完善校園賽事體系,統一校園“三大球”賽事的參賽資格和賽制。

姚明解釋,校內開展的是體育課,校外組織的是賽事。體育課的作用在于教授學生基本技能,就好比剛開始學寫字時,必須要先練習橫豎撇捺;體育賽事則是學會漢字以后,將文字組合成一篇文章。

姚明認為,學校應該舉辦更多校園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學習之余,擁有自主選擇興趣愛好的機會,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成長為優秀的潛在人才。

讓孩子們放下電子產品,身為家長應以身作則

姚明的建議之所以登上熱搜,是引發了廣大網友的共鳴和反思。毋庸諱言,電子產品如今已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也各有各的精彩。其實不光是孩子,成年人同樣也被電子產品占據了大把的時間,有的是迫于工作需要,有的則是沉溺于短視頻、游戲難以自拔。

姚明的倡議重點不在于息屏時長,而是呼吁公眾重視孩子“被霸屏”的嚴重危害和潛在后果,比如近視、超重、網絡依賴等心理問題,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對于出生于網絡時代的年輕一代而言,電子產品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伙伴”,“息屏”這種成年人尚難做到的事,靠自控力不足的孩子自己更難以實現。讓孩子們放下手機、平板電腦,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找到更有趣味、更有意義的事情。

身為家長應以身作則,除了必須使用手機處理工作等情況外,盡可能有意識地從電子產品中脫身出來,帶領和陪伴孩子走進運動場、親近大自然,在現實生活中增進交往、釋放活力,幫助孩子們養成健康積極的生活習慣。

對此,姚明的建議有網友認為,操作起來有困難。

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支持,“應該多讓孩子走進真正的社交場景”。

還有網友表示,成年人也要多多參與。

來源:央廣網綜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網友評論等

本期編輯:吳雙 姜葳

編輯:李岸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