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管理并非為了追求‘以瘦為美’的審美標準,而是為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減少因體重異常而引發的慢性病風險。”

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面向公眾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

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當前危害中國老百姓健康的首個主要危險因素和疾病,來自慢性的非傳染性疾病,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當中的很多致病因素跟每個人的行為生活方式、飲食和體育鍛煉都密切相關,比如體重異常的問題。

體重異常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癥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的關聯。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是非常關鍵的。

覺得自己胖不一定是真的胖

超重和肥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了遺傳、飲食、身體活動水平、生活習慣以及社會環境的改變等。

體質指數(BMI)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標準。

BMI=體重(kg)/身高(m)2

我國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圍在18.5至24之間。

BMI在24至28之間被定義為超重。

達到或超過28就是肥胖。其中,又根據BMI分為輕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極重度肥胖。

此前國家衛健委發布食養指南

此前,國家衛健委發布《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你科學減肥!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食譜細化到了全國不同地區的食譜示例,并備注了食譜的“總能量”。

例如,東北地區的春季食譜有“鐵鍋燉魚”“菜包飯”,西北地區的食譜里有“臊子面”“油潑面”。

這些食物優先選

鼓勵主食以全谷物為主,適當增加粗糧并減少精白米面攝入;保障足量的新鮮蔬果攝入,但要減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攝入;優先選擇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雞胸肉、魚蝦等;優先選擇低脂或脫脂奶類。

翻開這份食養指南,不僅有根據全國不同地區飲食習慣定制的食譜示例,還貼心地備注了食譜的“總能量”,旨在督促大家科學飲食、合理搭配。

“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控制體重、健康生活,是國家對國民健康高度關注的具體體現,也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發布會上提到的“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推進慢性病的防控”等舉措,也在傳遞著一個重要信息,體重管理并非為了追求“以瘦為美”的審美標準,而是為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減少因體重異常而引發的慢性病風險。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發布成人肥胖食養指南、聘請奧運冠軍做體重管理社會宣傳員,還開發了微信表情包。如此細致體貼的關懷,讓不少網友直呼“太暖心”。

這提醒我們,在生活條件改善的同時,也要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無論是“體重管理年”行動還是“食養指南”,政策文件的發布只是第一步,如何將其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則需要我們每個人的自律和堅持。

對此,你怎么看?

來源:央廣網綜合

本期編輯:毛嘉淇 關靈子

編輯:顧涵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