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四川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以超常舉措推動欠發達縣域加快振興發展。

工作啟動以來,39個欠發達縣域發展態勢如何?3月13日,省統計局發布39個欠發達縣域發展“年報”:2024年,39個欠發達縣域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3000億元,達3146.9億元,較上年增長6.1%,高于全省0.4個百分點,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追趕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看“成績單”:

經濟總量有突破 三次產業協同發力

報告指出,2024年,四川欠發達縣域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首次突破3000億元,39個欠發達縣域中,經濟總量過百億的有10個,占比超過四分之一,較上年增加1個(恩陽區)。其中,經濟總量超200億元的有3個,較上年增加1個(平昌縣)。

追趕發展勢頭較好。39個欠發達縣域GDP比上年增長6.1%,從2023年快于全省0.1個百分點,到2024年快于全省0.4個百分點,增速優勢擴大。從類區看,彝區、秦巴山區、川西北高原地區GDP分別增長6.3%、6.1%、5.8%,分別高于全省0.6、0.4、0.1個百分點。從縣域看,22個縣GDP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3個縣增速超8%。

三次產業穩中有進、協同發力。2024年,39個欠發達縣域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達748.9億元,增長6.5%、高于全省0.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7.6%、高于全省1.5個百分點。14個縣聚焦清潔能源、特色農牧等產業,工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

一些欠發達縣域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文旅資源豐富,各地因地制宜,打出“文旅”牌,激發消費活力。去年,39個欠發達縣域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657.5億元,增長7.6%、高于全省1.3個百分點,以冰雪旅游、健康旅游、山地運動等為代表的文旅新業態快速發展。

看發展動能:

抓產業搞項目 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談及欠發達縣域經濟發展動能,四川省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高級經濟師魯榮東表示,以項目為牽引,充分挖掘域內發展潛力,推動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始終是欠發達縣域發展經濟的主攻方向。

去年6月,在海拔4000多米的金川縣俄熱鄉嘎斯都村,華電新能嘎斯都一期20萬千瓦光伏電站全容量投產,為金川縣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為幫助欠發達縣域加快發展,2023年9月以來,85戶在川央企、地方國企加大對39個欠發達縣域的幫扶力度,圍繞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特色農牧等領域實施幫扶項目超200個、總投資超2000億元。

同時,省國資委組織國有企業創新開展“矩陣式”幫扶,國資國企在托底性幫扶巴中、阿壩欠發達縣域的同時,引領帶動其他縣域發展,共簽約投資協議金額超2440億元。

投資數據尤其顯現欠發達縣域加大力度抓產業、搞項目的勁頭。39個欠發達縣域工業投資比上年增長29.3%,高于全省增速12.8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較上年提高6.3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持續向好的投資結構促進欠發達縣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去年,39個欠發達縣域三次產業結構由2023年的24.0∶23.8∶52.2調整為2024年的23.5∶23.8∶52.7,二產比重首次超過一產,對縣域經濟形成有力支撐。

四川39個欠發達縣域主要位于甘孜、阿壩、大小涼山彝區等偏遠地區。基礎設施短板正在日趨完善。去年,巴南高鐵正式通車,沿線多個欠發達縣域邁入“高鐵時代”,久治(川青界)至馬爾康、蒼溪至巴中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建成或在建高速公路覆蓋的欠發達縣域數量達26個。

消費幫扶是縣域經濟增長的另一主要動力。紅旗連鎖等連鎖超市、天府優選等國企集采平臺通過現場展示、網絡直播等方式,搭建“線上+線下”平臺,欠發達縣域限上企業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實現較快增長。去年,39個欠發達縣域中,有11個縣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3個縣成倍增長,越來越多優質特色產品得以走出深山被大眾熟知。(川觀新聞記者 陳俊伶)

編輯:昌思榮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