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縣甘莊街道百合花種植基地工人打包鮮花

近年來,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甘莊街道積極探索“夏糧冬花”的輪作模式,實現了作物茬口的無縫對接,有效提升耕地質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復種指數,帶動了區域農業產業的提質增效。

“夏糧冬花”指夏季種糧、冬季種花,該模式在經濟效益、資源優化配置、生態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不僅能夠避免單一糧食作物持續種植引起的連作障礙問題,降低農業生產對土壤環境的污染,還能讓農民在夏季、冬季雙渠道增收。“在花卉采收后復種水稻、玉米等作物,‘夏糧冬花’充分利用了冬閑田,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又能多收獲一茬冬春種植效益,實現增產增收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雙贏。”甘莊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刀榮介紹。

甘莊壩區年平均氣溫20℃,冬季無霜,水源豐富,種植冬季花卉的條件優越,當地的百合種植面積達200余畝,每畝可種植8000株到10000株,平均畝產值能達9萬元。一般從頭年的9月開始栽種,到次年1月進行第一次采收,3月采收結束后又將花卉用地還給農民種植糧食。冬季花卉種植期間,花卉基地的播種、施肥、除草、收割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重瓣百合花朵大、花期長、香味濃、花瓣層數多,備受消費者青睞,特別是冬春時節,節慶活動較多,市場需求量更大。”甘莊街道百合種植基地負責人張興文介紹,“重瓣百合管理方式與普通百合相似,但是收益是普通百合的兩倍。節慶期間,多頭重瓣百合的批發價能賣到每株12元,我們每兩天向昆明斗南花卉市場運送4000株重瓣百合。”

近年來,元江縣憑借優越的氣候條件、豐富的土地資源、便利的交通,不斷探索雙季作物種植,創新“夏糧冬花”“稻菜輪種”“間作套種”等農業種植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實現農田高效利用、農業可持續發展。(記者 李蘇榕 通訊員 方璐 劉政佳)

編輯:魏文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